导热系统配置和使用方面都存在以下不安全因素:
①加热炉没有密闭。使高温导热油直接与空气接触,加剧导热油的氧化变质,同时由于新油中的轻组分和使用中产生的低沸物直接对大气排空,存在着火危险;
②新油初次使用时没有进行脱水排气而是迅速升温至工作温度,这是导热油使用中的大忌,往往造成严重的事故隐患。
从上述情况看,该次冒白烟、闪燃事件主要是设备缺陷和使用不当所致。我们知道,新的导热油一般都含有一定的轻组分和微量水,因而导热油在初次注入系统使用时,需要经过一个长达1 0多个小时的脱水排气过程。在此过程中,系统的升温要缓慢,使新油里面的轻组分和微量水尽可能在较低的温度下挥发掉,待剩下较稳定的组分时,再进行正常生产,以确保导热油在液相状态下的稳定和安全使用。
该系统在新导热油初次投用时没有进行脱水排气,在不打开循环泵的情况下直接将导热油迅速升温至220℃,造成大量的轻组分从锅炉*开口处冒出,而加热炉以木柴作燃料进行加热,难免有火星进出。由于散布于有限空间的油蒸气温度在导热油闪点(210℃)以上,遇到明火即发生闪燃。
解决方法:
①导热油初次使用时必须先进行脱水排气,再转入正常生产。
②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先启动循环泵再加热,停止加热后待循环油温低于100℃再关闭循环泵;
③加设膨胀罐隔绝空气,防止油品高温氧化,并避免低沸物直接对大气放空。
合成导热油传热有两种基本方式:在初馏点或沸点温度以下以液相方式传热;在沸点温度以上以气相方式传热。
所谓上限温度是指与预热传导系统高效、安全运转有直接关系的温度限,即较高使用温度和较高油膜温度。
较高使用温度是指从加热器出来在循环管线中测得的主流体较高允许温度。如果实际测得的温度**此温度,主流体将发生大量的裂解。
较高油膜温度是指流经加热器的流体与加热器内管相接触的边界层的较高允许温度,这一温度等于加热器内管道壁温度。实际油膜温度**此温度时,液体边界层将发生大量的裂解,一般来说,较高允许油膜温度胶较高测量温度高20℃左右。在实际使用中,工艺要求的主流体温度低于所选产品的较高使用温度,从设计角度要保证加热器内管道温度低于较高油膜温度。